小儿黄水疮一般是指脓疱疮,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水疱、脓疱及黄色结痂,常见类型包括寻常型、大疱型和深脓疱疮。脓疱疮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具有传染性,需及时就医治疗。
1、寻常型脓疱疮
寻常型脓疱疮多见于口鼻周围及四肢暴露部位,初期为红色丘疹或水疱,迅速变为脓疱,疱壁薄易破溃,形成蜜黄色结痂。常伴瘙痒,抓挠后易扩散。可能与皮肤屏障受损、卫生条件差有关,需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大疱型脓疱疮
大疱型脓疱疮好发于婴幼儿,特征为直径超过1厘米的松弛性大疱,疱液初清后浑浊,破溃后形成糜烂面。可能伴随发热、淋巴结肿大,需警惕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治疗需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严重者需静脉用药。
3、深脓疱疮
深脓疱疮又称臁疮,常见于下肢,表现为深在性脓疱或溃疡,基底有坏死组织及脓性分泌物,愈合后易留瘢痕。多与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相关,需联合使用利福平胶囊和青霉素V钾片,配合伤口清创换药。
4、新生儿脓疱疮
新生儿脓疱疮起病急骤,表现为广泛分布的大疱或剥脱性皮炎,可能伴高热、拒奶等全身症状。与产道感染或护理不当有关,属危急情况,需立即住院使用注射用苯唑西林钠,并行细菌培养指导用药。
5、链球菌性脓疱疮
链球菌性脓疱疮特征为厚壁小脓疱,周围有明显红晕,痂皮较厚呈黄绿色。可能诱发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需规范使用阿奇霉素颗粒或红霉素肠溶片,疗程不少于10天。
患儿衣物需煮沸消毒,避免搔抓。饮食宜清淡,补充优质蛋白如蒸蛋羹、鱼肉泥促进修复。家长发现疑似症状应及早就医,不可自行挑破脓疱。托幼机构患儿需隔离至痂皮脱落,接触物品用含氯消毒剂擦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