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关节炎在保守治疗无效、关节严重变形或功能障碍时需考虑手术干预。主要手术适应症包括关节间隙显著狭窄、持续性剧烈疼痛、关节不稳定、保守治疗3-6个月无改善、合并半月板或韧带损伤等结构性病变。
关节间隙显著狭窄是手术干预的重要指征,当X线显示关节软骨严重磨损,间隙宽度减少超过50%时,关节面直接摩擦会导致骨质增生和畸形。此时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日常行走或负重时疼痛加剧,关节腔内可能出现游离体。全膝关节置换术或单髁置换术可有效重建关节功能,术后配合康复训练能恢复80%以上活动能力。持续性剧烈疼痛影响生活质量也是手术考量因素,若患者夜间无法安睡或静息状态下疼痛评分超过6分,药物和物理治疗无法缓解,需通过关节镜清理术去除炎性滑膜和骨赘,严重者需行截骨矫形术纠正力线异常。
关节不稳定表现为行走时打软腿或突然卡顿,多因韧带松弛或半月板撕裂导致关节力学失衡。通过MRI可评估软组织损伤程度,选择韧带重建术或半月板修复术可恢复稳定性。保守治疗无效指规范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关节腔注射和康复训练后,关节肿胀和僵硬仍反复发作,此时关节软骨已发生不可逆损伤,延迟手术可能加速邻近关节退变。合并结构性病变如巨大骨赘压迫神经血管,或关节内游离体导致交锁症状,需通过手术解除机械性阻碍,防止继发肌肉萎缩和关节畸形。
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需坚持3-6个月系统性康复,包括渐进式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练习和步态调整。控制体重在BMI24以下可减少假体磨损,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有助于骨整合。避免爬山、深蹲等高风险动作,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可延长假体使用寿命。定期复查X线评估假体位置,出现异常响声或突发疼痛需及时就诊排查松动或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