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长密密麻麻的小疙瘩可能与毛囊炎、湿疹、痱子、接触性皮炎、荨麻疹等原因有关。这些皮肤问题通常表现为红色丘疹、瘙痒或灼热感,可通过外用药物、抗过敏治疗、保持皮肤清洁等方式缓解。
1、毛囊炎
毛囊炎主要由细菌或真菌感染毛囊引起,常见于出汗多或卫生条件差的部位。表现为红色丘疹顶端有脓点,伴随轻微疼痛。治疗需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药膏,同时避免抓挠和挤压患处。
2、湿疹
湿疹多与过敏体质或外界刺激有关,皮肤会出现对称性红斑、丘疹伴渗出倾向。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他克莫司软膏等,慢性期需配合尿素维E乳膏保湿修复。日常需避免接触洗涤剂等刺激性物质。
3、痱子
高温闷热环境下汗液滞留会导致痱子,表现为密集针尖大小透明水疱。可使用炉甘石洗剂收敛止痒,穿着透气棉质衣物,保持环境通风凉爽。婴幼儿颈部、腋窝等褶皱部位需特别注意清洁。
4、接触性皮炎
皮肤接触过敏原或刺激物后会发生炎性反应,出现边界清晰的红斑、丘疹。需立即远离致敏物质,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片,外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常见过敏原包括金属饰品、化妆品、植物汁液等。
5、荨麻疹
荨麻疹表现为突发的风团样皮疹,24小时内可自行消退但反复发作。可能与食物、药物过敏或感染有关。治疗需遵医嘱服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严重时需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记录饮食日记有助于排查诱因。
日常应选择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洗澡水温控制在37℃以下,避免使用碱性沐浴露。若皮疹持续扩散、伴随发热或呼吸困难,须立即就医排查严重过敏或感染性疾病。保持居住环境湿度在50%-60%,定期更换床单被套以减少尘螨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