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完牙后旁边牙齿疼痛可能与邻牙受压、炎症扩散或原有牙周问题有关。常见原因主要有拔牙创口牵拉邻牙、邻牙牙周膜敏感、牙槽骨暂时性水肿、邻牙隐裂暴露、干槽症继发感染等。
1、拔牙创口牵拉邻牙
拔牙过程中器械可能对邻牙产生机械性刺激,尤其是阻生齿拔除时,邻牙牙根与拔牙窝紧密相邻。术后创口愈合期的组织收缩会牵拉邻牙牙周韧带,导致短暂性钝痛。这种疼痛通常3-5天自行缓解,建议避免用患侧咀嚼硬物,可使用冰袋间歇冷敷减轻肿胀。
2、邻牙牙周膜敏感
长期缺牙或牙齿拥挤的患者,邻牙可能已存在牙周膜代偿性增厚。拔牙后咬合力重新分布时,敏感牙周膜会出现反应性疼痛。表现为咬合时酸胀感,叩诊有轻微不适。建议使用氯己定含漱液维护口腔卫生,必要时调磨早接触点。
3、牙槽骨暂时性水肿
拔牙窝周围骨组织在创伤后48小时内会出现生理性水肿,可能压迫邻牙根尖区神经末梢。疼痛呈放射性,冷热刺激可能加重症状。这种情况通常72小时后逐渐消退,期间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
4、邻牙隐裂暴露
若邻牙本身存在未发现的牙隐裂,拔牙时外力可能使裂纹扩展。表现为特定咬合点锐痛,冷刺激敏感度显著升高。需通过牙科显微镜确诊,轻者可用全冠修复,重者需根管治疗后行嵌体修复术。
5、干槽症继发感染
拔牙后3-4天出现的剧烈放射痛可能提示干槽症,血凝块溶解导致骨面暴露感染,炎症可波及邻牙。伴随腐臭味和淋巴结肿大,需立即清创处理。医生可能使用碘仿纱条填塞创口,并开具甲硝唑片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控制感染。
术后应保持口腔清洁但避免用力漱口,24小时内禁止刷牙接触创面。饮食选择温凉流质食物如牛奶、蒸蛋,避免吸管使用造成的负压影响愈合。若疼痛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跳痛、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复查排除骨髓炎等并发症。恢复期间建议使用含氟化亚锡的牙膏轻柔清洁邻牙,睡眠时适当垫高枕头减少局部充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