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出血可通过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十二指肠出血通常由消化性溃疡、血管畸形、肿瘤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呕血、黑便、贫血等症状。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适用于轻度十二指肠出血,可能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上腹隐痛、反酸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分泌,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黏膜,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根除幽门螺杆菌。出血量较大时可静脉注射生长抑素类似物控制出血。
2、内镜治疗
内镜治疗适用于活动性出血或可见血管残端的情况,可能与溃疡侵蚀血管、Dieulafoy病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大量呕血、休克等症状。通过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电凝止血或钛夹夹闭出血点。术后需禁食并继续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静脉滴注。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内镜治疗失败或出血危及生命的情况,可能与穿透性溃疡、恶性肿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持续休克、血红蛋白快速下降等症状。术式包括十二指肠溃疡缝合术、胃十二指肠动脉结扎术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需胃肠减压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十二指肠出血患者治疗期间应绝对卧床休息,禁食至出血停止后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恢复期选择低纤维、低刺激性的食物如米汤、藕粉,避免辛辣、坚硬食物。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内镜评估愈合情况,纠正贫血可适当补充铁剂和维生素B12。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需完成规范的四联疗法根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