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胃出血通常由胃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原因引起。胃出血可能与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幽门螺杆菌感染、酗酒、肝硬化等因素有关,表现为呕血、黑便、头晕等症状。
1、胃溃疡
胃溃疡是胃黏膜深层组织受损形成的创面,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或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可能诱发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酸侵蚀胃壁。患者可能出现餐后上腹疼痛、反酸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胶体果胶铋胶囊保护胃黏膜,并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根除幽门螺杆菌。
2、急性胃黏膜病变
急性胃黏膜病变指胃黏膜突发性糜烂出血,常见于大量饮酒或严重创伤后。应激状态下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会减少胃黏膜血流,酒精直接损伤胃黏膜细胞。患者可能突发呕血伴心慌冷汗。治疗需静脉注射雷尼替丁注射液控制出血,口服硫糖铝混悬凝胶覆盖创面,必要时需内镜下止血。
3、胃癌
胃癌晚期肿瘤组织坏死溃破血管会导致出血,长期食用腌制品或吸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消化不良,进展期可出现消瘦、持续隐痛。确诊需胃镜取活检,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替吉奥胶囊化疗、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免疫治疗等综合方案。
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下端静脉迂曲扩张,食用粗糙食物可能划破血管引发大出血。患者常先有肝病病史,出血时呕血量较大且呈鲜红色。紧急处理需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降低门脉压,内镜下套扎止血,必要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老年人出现胃出血需立即禁食并平卧,避免搬动加重出血。恢复期饮食应从米汤逐渐过渡到软烂面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复查胃镜监测溃疡愈合情况,肝硬化患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家属应协助记录每日大便颜色,发现柏油样便及时就医。长期服药者需定期检查肝肾功能,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