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折后的康复锻炼方法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7/15 08:42

四肢骨折后的康复锻炼方法主要有卧床静养、关节活动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平衡协调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康复锻炼需根据骨折愈合阶段循序渐进,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运动。

1、卧床静养

骨折初期需严格制动,通过石膏或支具固定患肢。此阶段可进行未受伤肢体的等长收缩训练,如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上肢骨折者可尝试健侧手指抓握练习,下肢骨折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做髋关节外展等被动活动。

2、关节活动训练

拆除固定后开始渐进式关节活动度训练。上肢骨折可从肩关节钟摆运动、肘关节屈伸开始,使用滑轮辅助设备增加活动范围。下肢骨折需先进行非负重状态下的膝关节滑墙运动、踝关节画字母练习,逐步过渡到借助拐杖的站立位训练。

3、肌肉力量训练

骨折愈合中期引入抗阻训练。上肢可采用弹力带进行肩袖肌群训练,从0.5公斤哑铃旋后练习开始强化前臂肌力。下肢可通过直腿抬高、坐位压膝等动作恢复股四头肌力量,使用平衡垫进行小腿三头肌离心训练预防跟腱挛缩。

4、平衡协调训练

骨折后期需重建本体感觉。单腿站立测试达标后可进行平衡板训练,从双足支撑逐步过渡到患肢单足站立。上肢骨折者需加入手眼协调练习,如抛接球训练改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使用振动平台可增强关节稳定性。

5、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根据骨折部位设计功能性训练。上肢骨折者需练习梳头、系扣子等精细动作,下肢骨折者要模拟上下楼梯、斜坡行走等场景。职业康复训练应包括工作相关动作模拟,如搬运重物时的正确发力姿势指导。

康复期间应保证每日500毫克钙质和800单位维生素D摄入,多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睡眠时抬高患肢减轻水肿,定期复查X线评估骨痂生长情况。出现异常疼痛或关节活动受限时需及时调整训练方案,避免发生异位骨化或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建议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逐步恢复肢体功能。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