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主要表现为嗜睡、肌张力减低、吸吮反射减弱、尖叫惊厥及角弓反张等症状。该病是由于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水平过高,透过血脑屏障导致脑细胞损伤引起的,需紧急干预以防止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
1、嗜睡
早期表现为难以唤醒的异常睡眠状态,新生儿对刺激反应迟钝,喂养时易中断。这与胆红素抑制脑细胞线粒体功能有关,可能伴随皮肤黄染加重。需立即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若超过光疗阈值需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必要时进行换血疗法。
2、肌张力减低
患儿肢体松软无力,呈现蛙式体位,抱起时头部后垂明显。该症状反映基底神经节受损,可能伴随哭声微弱。临床需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结合苯巴比妥片促进胆红素代谢,并持续监测神经反射恢复情况。
3、吸吮反射减弱
表现为觅食反应迟钝,哺乳时吸吮力下降甚至拒奶。此症状提示脑干功能受累,常伴有体温不稳定。治疗需静脉输注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降低血氨,同时通过鼻饲管保证营养摄入。
4、尖叫惊厥
突发高频尖声哭叫后出现肢体抽搐,多为角弓反张前兆。此时胆红素已造成神经元不可逆损伤,需立即使用注射用苯妥英钠控制惊厥,并行双重血浆置换术快速清除血中游离胆红素。
5、角弓反张
晚期典型体征为头颈后仰、躯干过度伸展呈弓形,伴眼球上翻。提示核黄疸已形成,可能遗留听力丧失、脑瘫等后遗症。除紧急换血外,需长期使用胞磷胆碱钠胶囊营养神经,配合康复训练改善运动功能。
家长发现新生儿出现上述任一症状时,须立即就医。日常需加强黄疸监测,保证充足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避免脱水加重病情。出院后定期进行听力筛查和神经发育评估,早期发现后遗症可及时干预。哺乳期母亲应避免食用可能诱发溶血的食物,如蚕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