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2椎体异常信号通常指腰椎第二节在影像学检查中出现的非正常表现,可能与椎体退变、炎症、肿瘤或外伤等因素有关。建议结合临床症状和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L2椎体异常信号在磁共振或CT检查中表现为信号强度改变,常见于椎间盘退行性变引发的骨髓水肿。这类情况多伴随慢性腰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可缓解。影像学可见终板Modic改变,通常无须特殊治疗,可通过热敷、低频脉冲电刺激等物理疗法改善症状。若合并神经压迫,可能出现下肢放射痛或麻木感。
感染性病变如椎体骨髓炎也可导致信号异常,多伴有发热、夜间痛等全身症状。结核性脊柱炎呈现椎体破坏伴冷脓肿形成,需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和病理活检确诊。转移性肿瘤常见于中老年患者,表现为溶骨性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前列腺癌、乳腺癌等易发生骨转移。原发性骨肿瘤如骨巨细胞瘤好发于椎体,CT显示膨胀性生长伴骨皮质变薄。
外伤性椎体骨折在急性期显示骨折线及骨髓水肿信号,陈旧性骨折可见椎体楔形变。骨质疏松性骨折需与病理性骨折鉴别,骨密度检查有助于诊断。罕见情况如椎体血管瘤呈栅栏样改变,嗜酸性肉芽肿多见于儿童,表现为椎体扁平化。部分先天性发育异常如半椎体畸形也可呈现信号差异,多合并脊柱侧弯。
建议出现持续腰痛伴下肢症状时及时就诊骨科或脊柱外科,完善肿瘤标志物、PET-CT等检查。日常避免久坐久站,睡眠选择硬板床,搬运重物时保持腰部直立。可进行游泳、小燕飞等低冲击运动增强核心肌群力量,体重超标者需控制BMI在24以下。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有助于维持骨密度,绝经后女性应定期进行骨健康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