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真菌病可分为五种主要类型,包括远端侧位甲下型、近端甲下型、白色浅表型、全甲毁损型和念珠菌性甲真菌病。甲真菌病主要由皮肤癣菌、酵母菌或霉菌感染引起,表现为甲板增厚、变色、变形或脱落等症状。
1、远端侧位甲下型
远端侧位甲下型是最常见的甲真菌病类型,通常由红色毛癣菌等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病变从甲板远端或侧缘开始,逐渐向近端蔓延。早期表现为甲板远端出现黄白色斑点,随着病情进展,甲板会增厚、变脆并出现碎屑堆积。患者可能伴有轻微疼痛或不适感。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环吡酮胺乳膏或口服伊曲康唑胶囊等抗真菌药物。
2、近端甲下型
近端甲下型相对少见,多由红色毛癣菌或絮状表皮癣菌感染引起。病变始于甲板近端,表现为甲小皮下方出现白色或黄色斑块,逐渐向远端扩散。这种类型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可能包括外用联苯苄唑溶液或口服特比萘芬片等药物。
3、白色浅表型
白色浅表型主要由须癣毛癣菌感染引起,表现为甲板表面出现白色不透明斑块。病变通常局限于甲板表层,甲板质地变得松软易碎,但甲床一般不受累。这种类型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可能与局部创伤或长期接触潮湿环境有关。治疗可选用克霉唑乳膏、硝酸咪康唑散或盐酸特比萘芬喷雾剂等外用抗真菌药物。
4、全甲毁损型
全甲毁损型是甲真菌病的严重表现,整个甲板被真菌破坏,出现明显增厚、变形、变色和脱落。这种类型多由长期未治疗的远端侧位甲下型发展而来,也可能与特定真菌如镰刀菌感染有关。患者常伴有明显疼痛和功能障碍。治疗较为困难,可能需要联合使用伊曲康唑胶囊、氟康唑胶囊等口服药物与外用药物,严重时需考虑拔甲手术。
5、念珠菌性甲真菌病
念珠菌性甲真菌病主要由白色念珠菌等酵母菌感染引起,常见于长期浸泡水中或患有慢性甲沟炎的人群。表现为甲周红肿疼痛,甲板出现绿色或黑色变色,甲板与甲床分离。这种类型需要与细菌感染鉴别诊断。治疗可选用制霉菌素软膏、酮康唑乳膏或口服伏立康唑片等抗真菌药物,同时需保持患处干燥清洁。
甲真菌病患者应注意保持足部干燥清洁,避免与他人共用指甲剪、拖鞋等个人物品。选择透气性好的鞋袜,定期更换并消毒。治疗期间应遵医嘱规范用药,不要自行中断疗程。对于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更应重视早期治疗以防止并发症。若出现甲板明显变形、疼痛加剧或周围皮肤红肿热痛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