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黄斑区出现裂孔并伴随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的疾病,属于视网膜脱离的特殊类型。黄斑裂孔可能由玻璃体牵拉、外伤、高度近视等因素引起,典型症状包括视物变形、中心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
1、玻璃体牵拉
年龄相关性玻璃体后脱离是常见诱因,玻璃体对黄斑区异常牵拉可能导致全层裂孔形成。患者可能出现飞蚊症加重伴闪光感,需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确诊。治疗需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后可遵医嘱使用卵磷脂络合碘片、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促进修复。
2、外伤因素
眼球钝挫伤或穿透伤可直接造成黄斑区视网膜撕裂,可能伴随眼内出血或晶状体脱位。急性期可见视网膜水肿出血,后期发展为萎缩性裂孔。需紧急处理原发损伤,后期根据情况选择气体填充术或硅油填充术,配合使用羟苯磺酸钙胶囊、和血明目片、血栓通胶囊改善微循环。
3、高度近视
眼轴超过26毫米的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变薄,易发生萎缩性裂孔。早期表现为近视度数快速进展,后期出现绝对性中心暗点。建议定期进行眼底筛查,确诊后需接受后巩膜加固术联合玻璃体手术,术后使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明目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中成药调理。
4、炎症感染
葡萄膜炎或眼内炎可能导致黄斑区水肿坏死形成裂孔,多伴随眼红眼痛、分泌物增多。需通过房水检测明确病原体,急性期使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控制感染,稳定后考虑手术治疗。
5、特发性因素
部分患者无明确诱因出现特发性黄斑裂孔,可能与视网膜代谢异常有关。根据Gass分期选择观察或手术,一期裂孔可尝试卵磷脂络合碘胶囊联合甲钴胺片保守治疗,二期以上需手术干预。
确诊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减少低头动作防止裂孔扩大。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叶黄素及锌元素,适量食用蓝莓、胡萝卜、深海鱼类等食物。术后需严格保持特定体位促进视网膜复位,定期复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评估恢复情况,若出现突发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加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