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管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足底及足跟部疼痛、麻木、灼烧感,可放射至足趾,夜间或活动后加重。典型症状包括足底感觉异常、踝关节内侧压痛、Tinel征阳性及足内肌萎缩。
1、足底疼痛
疼痛多位于足跟及足弓内侧,呈刺痛或灼痛,长时间站立行走后加剧。可能与胫神经在跖管内受压导致神经缺血有关,严重时可影响正常步态。患者常需通过休息或抬高患肢缓解症状。
2、感觉异常
足底及足趾出现麻木、蚁走感或针刺感,夜间症状显著。因胫神经感觉分支受压,导致足底内侧及前三趾半区域感觉减退,部分患者描述为袜套样分布异常。
3、Tinel征阳性
叩击踝关节内侧跖管部位可诱发足底放射痛或麻木,提示神经卡压。该体征特异性较高,检查时需与对侧肢体对比,阳性结果有助于定位神经受压位置。
4、肌力减退
病程较长者可出现足内肌萎缩,表现为足趾屈曲无力、爪形趾畸形。因胫神经运动支长期受压导致拇展肌、趾短屈肌等肌肉失神经支配,影响足部抓地功能。
5、夜间痛醒
部分患者睡眠中因足部烧灼痛惊醒,需活动或按摩缓解。可能与卧位时静脉回流增加加重神经水肿有关,该症状需与周围神经病变鉴别。
建议患者避免穿紧窄鞋袜,减少长时间站立行走,睡眠时垫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急性期可冷敷缓解炎症,慢性期选择足弓支撑鞋垫分散压力。若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肌肉萎缩,需及时就医评估手术减压指征。日常可进行足踝拉伸训练增强韧带稳定性,但需避免过度负重运动加重神经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