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消化不良的症状主要有食欲不振、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嗳气反酸、排便异常等。消化不良可能与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衡、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上述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1、食欲不振
少儿消化不良时可能出现食欲明显下降,对平时喜爱的食物也提不起兴趣。这种情况多与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不足有关。家长可尝试调整饮食结构,提供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蒸苹果等,避免强迫进食。若持续超过3天无改善,需就医排除胃炎等疾病。
2、腹胀腹痛
腹部胀满感是典型表现,年长儿可描述为隐痛或阵发性绞痛,婴幼儿则表现为哭闹不安、蜷缩身体。可能与进食过快、食物产气过多有关,建议少量多餐,餐后轻柔按摩腹部。若伴随发热或呕吐,需警惕肠套叠等急腹症。
3、恶心呕吐
部分患儿会出现进食后恶心,呕吐物多为未消化食物。急性发作可能与饮食不洁引起的胃肠炎有关,慢性反复呕吐需考虑胃食管反流。家长应保持孩子侧卧位防误吸,呕吐后2小时内禁食禁水,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等药物保护胃肠黏膜。
4、嗳气反酸
表现为频繁打嗝或口中有酸味,常见于暴饮暴食后。胃内气体增多时可能出现胸部灼热感,学龄儿童可适量饮用温开水缓解。长期反酸伴体重下降需胃镜检查,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需规范使用阿莫西林颗粒等药物联合治疗。
5、排便异常
包括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中可见未消化食物残渣。肠道菌群失调时可能排出酸臭便,可遵医嘱补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若大便带血或黏液,需排除肠道感染,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
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避免餐前零食和冷饮刺激。日常可适当补充含益生菌的酸奶,腹部保暖有助于缓解症状。若症状反复发作或伴随生长发育迟缓,需完善便常规、胃肠镜等检查。治疗期间记录饮食与症状变化,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因。避免给孩子滥用促消化药物,部分中成药如健胃消食片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