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结石可通过尿常规、超声检查、X线检查、CT检查、静脉肾盂造影等方式确诊。泌尿系结石可能与代谢异常、尿路梗阻、感染、饮食结构失衡、药物因素等原因有关,通常表现为腰痛、血尿、排尿困难、尿频尿急、恶心呕吐等症状。
1、尿常规
尿常规是泌尿系结石的基础筛查手段,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结晶等指标辅助判断。结石摩擦尿路黏膜可能导致镜下血尿,合并感染时可见脓尿。尿pH值异常升高或降低可能提示特定类型结石,如尿酸结石患者尿液常呈酸性。该检查无须特殊准备,但需留取清洁中段尿以提高准确性。
2、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肾脏和膀胱结石,对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检出率稍低。典型结石表现为强回声伴后方声影,可同时评估肾积水程度。该检查无辐射、可重复进行,适用于孕妇及儿童等特殊人群。检查前需饮水憋尿使膀胱充盈,但过度充盈可能影响输尿管末端观察。
3、X线检查
腹部平片能发现90%以上的含钙结石,对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显影较差。检查前需清洁肠道减少干扰,拍摄范围需覆盖肾脏至膀胱区域。可结合静脉肾盂造影动态观察尿路通畅情况,但需注意造影剂过敏风险。阴性结石需通过其他影像学手段进一步确认。
4、CT检查
非增强CT是诊断泌尿系结石的金标准,能检出所有类型结石并精确定位,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超过95%。可同时评估结石大小、密度及周围组织情况,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低剂量CT适用于复诊患者,但孕妇应慎用。检查前需去除金属物品避免伪影干扰。
5、静脉肾盂造影
静脉肾盂造影通过造影剂显影观察尿路形态和功能,能明确结石造成的梗阻部位及程度。检查前需做碘过敏试验,肾功能不全者禁用。需拍摄不同时间点影像以评估肾脏排泄功能,检查时间较长。现已逐渐被CT尿路成像替代,但仍适用于特定复杂病例。
确诊泌尿系结石后应增加每日水分摄入至2000毫升以上,避免高草酸食物如菠菜、浓茶,限制钠盐和动物蛋白摄入。适当进行跳跃运动有助于小结石排出,但剧烈疼痛或发热需立即就医。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结石变化,根据结石成分分析结果调整预防方案。长期存在结石者建议每半年进行代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