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骨刺主要有影像学检查、体格检查、病史采集、实验室检查4种方法。骨刺是骨质增生的俗称,多由关节退变、慢性劳损或炎症刺激导致,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医学检查综合判断。
1、影像学检查
X线片能清晰显示骨赘形态和位置,是诊断骨刺的首选方法。CT可评估骨刺对周围神经血管的压迫程度,MRI则有助于判断是否合并软骨损伤或滑膜炎。足跟骨刺需拍摄跟骨侧位片,脊柱骨刺需进行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位摄片。
2、体格检查
医生会触诊病变部位是否有骨性突起,检查关节活动度是否受限。膝关节骨刺可能伴随摩擦音,颈椎骨刺可诱发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足底筋膜炎患者跟骨压痛明显,腰椎骨刺可能引发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3、病史采集
需详细询问疼痛特点,骨刺多表现为活动后加重的局部钝痛。了解职业习惯、运动史和外伤史,长期重体力劳动或运动损伤易诱发骨质增生。收集既往关节炎、骨质疏松等病史,这些疾病可能加速骨刺形成。
4、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C反应蛋白可鉴别感染性或风湿性关节炎。尿酸检测排除痛风性骨侵蚀,类风湿因子筛查自身免疫性疾病。骨代谢标志物如β-胶原降解产物有助于判断骨质疏松程度,这些继发因素可能加重骨刺症状。
确诊骨刺后应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荷。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疼痛发作期可用毛巾包裹冰袋冷敷15分钟。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时需监测血钙浓度,合并严重神经压迫症状者需考虑手术切除。定期复查影像学观察骨刺进展,出现持续性夜间痛或肢体麻木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