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如何手术治疗

发布于 2025/07/15 15:31

溃疡性结肠炎可通过全结肠切除术、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等手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通常由遗传因素、免疫异常、肠道菌群失调、环境刺激、感染等因素引起,当药物控制无效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需考虑手术干预。

1、全结肠切除术

全结肠切除术适用于病变范围广泛或合并结肠癌高风险的患者。手术需切除全部结肠及直肠,并行永久性回肠造口。该术式能彻底清除病灶,但需长期使用造口袋收集排泄物。术后可能出现造口周围皮炎、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需定期复查营养指标并调整饮食结构。

2、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

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适合直肠未受累的年轻患者,在切除病变结肠后,用回肠构建储袋并与肛管吻合。该术式可保留肛门排便功能,但术后可能出现储袋炎、夜间排便失禁等情况。需配合益生菌调节和低纤维饮食,储袋炎发作时可使用美沙拉嗪栓剂或环丙沙星片控制炎症。

3、分期手术

对于急性重症或营养不良患者,常分两到三期完成手术。首期切除病变肠段并造口,待全身状况改善后二期重建消化道。分期手术能降低吻合口瘘风险,但需多次麻醉且住院时间延长。围手术期需加强肠内营养支持,必要时输注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

4、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通过微创方式完成结肠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适用于无严重腹腔粘连的择期手术患者,术后3-5天可恢复肠蠕动。但需警惕二氧化碳气腹导致的酸中毒,术后早期需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能减少切口感染和肠梗阻发生率。

5、急诊手术

当出现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或大出血时需急诊手术,通常行结肠次全切除加末端回肠造口。急诊手术死亡率较高,术后需重症监护支持,密切监测腹腔感染和脓毒症指标。稳定后可考虑二期行储袋重建,术前需评估肛门括约肌功能。

术后应长期随访监测营养状况,贫血患者需补充铁剂和维生素B12,骨质疏松者增加钙质摄入。日常避免高纤维、乳制品及刺激性食物,建议少食多餐。术后3-6个月逐渐恢复低强度运动,但需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出现持续腹痛、发热或造口异常需及时复诊,储袋炎每年发作超过3次需考虑免疫抑制剂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