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肾肿瘤是指起源于肾脏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肾细胞癌、肾盂癌等类型,可导致肾功能损害、转移扩散等严重危害。
1、肾功能损害
恶性肾肿瘤生长过程中会破坏正常肾组织,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随着肿瘤体积增大,可能出现血尿、蛋白尿等肾功能异常表现。晚期患者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需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肾动脉栓塞术和靶向药物治疗是常用的保肾治疗手段。
2、局部浸润
肿瘤可突破肾包膜向周围组织浸润,累及肾上腺、结肠等邻近器官。局部浸润常引起持续性腰痛、腹部包块等症状。CT或MRI检查能明确浸润范围,根治性肾切除术是主要治疗方式,术后需配合放疗控制局部复发。
3、转移扩散
恶性肾肿瘤易通过血液和淋巴途径转移,常见转移部位包括肺、骨、肝和脑。肺转移可表现为咳嗽、咯血,骨转移引发病理性骨折。舒尼替尼、阿昔替尼等靶向药物可延缓转移进展,但晚期患者五年生存率仍较低。
4、副肿瘤综合征
部分患者会出现高血压、贫血、高钙血症等全身症状。这些异常由肿瘤分泌的活性物质引起,可能早于原发灶症状出现。控制原发肿瘤后,多数副肿瘤综合征可缓解,但严重高钙血症需紧急降钙治疗。
5、治疗并发症
肾部分切除术可能发生尿瘘、出血等手术并发症。靶向治疗常见手足综合征、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诱发甲状腺功能异常、肺炎等免疫相关不良事件,需密切监测并及时干预。
恶性肾肿瘤患者应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限制每日饮水量在2000毫升以内。术后三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及影像学检查。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骨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诊,吸烟者必须戒烟以降低复发风险。靶向药物治疗期间需每日监测血压,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