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肌腱受伤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肿胀或无力感。肌腱损伤可能由外伤、过度使用或慢性劳损引起,需根据损伤程度采取不同处理措施。
1、疼痛
肌腱损伤后会出现持续性钝痛或锐痛,尤其在手指活动时加剧。轻度拉伤可能仅表现为按压痛,而完全断裂时会出现剧烈撕裂样疼痛。疼痛可能与局部炎症反应、神经末梢受刺激有关。急性期可通过冰敷缓解,慢性疼痛需结合超声波治疗或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等外用药物。
2、活动障碍
受伤手指会出现屈伸困难或力量减弱。部分撕裂时可能表现为特定角度活动受限,完全断裂则导致手指无法自主完成某个方向运动。这与肌腱滑动功能受损直接相关。早期应使用铝制指托固定,严重者需手术缝合后配合康复训练恢复功能。
3、肿胀淤青
损伤后24小时内可能出现局部肿胀伴皮下淤血,这与毛细血管破裂、组织液渗出有关。肿胀程度与损伤严重性正相关。急性期可采用抬高患肢、弹性绷带加压包扎,48小时后可热敷促进吸收。若肿胀持续加重需排除合并骨折可能。
4、弹响感
部分肌腱鞘内损伤会出现活动时弹响或卡顿感,常见于屈肌腱鞘炎或肌腱部分撕裂后形成的结节。这与肌腱在滑车系统内滑动不畅有关。轻度可通过按摩理疗改善,反复发作需考虑鞘管切开松解术。
5、畸形表现
严重肌腱断裂可能导致手指姿势异常,如锤状指(伸肌腱止点断裂)或纽扣畸形(中央束断裂)。此类结构性改变多需手术修复重建。可能与外伤直接暴力或长期磨损导致肌腱连续性中断有关,术后需严格制动4-6周。
肌腱损伤后应避免强行活动患指,急性期可采用RICE原则处理(休息、冰敷、加压、抬高)。恢复期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被动牵拉和抗阻训练,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结缔组织修复。若出现持续麻木、苍白等血运异常表现需立即就医排查血管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