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手术后肚子痛可能与麻醉反应、术后炎症、创面刺激、饮食不当或肠粘连等因素有关,可通过热敷、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麻醉反应
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后可能出现短暂腹部隐痛,属于药物代谢过程中的正常反应。通常表现为轻微胀痛,伴随恶心或头晕,术后6-12小时会逐渐消退。此时无须特殊处理,保持平卧休息即可。
2、术后炎症
手术创面引发的局部炎症反应可能导致持续隐痛,多集中在左下腹或脐周,可能伴随低热。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肟分散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预防感染,必要时可使用双氯芬酸钠栓缓解疼痛。
3、创面刺激
电凝切除或活检造成的肠黏膜损伤可能引起痉挛性疼痛,尤其在排便或排气时加重。建议使用热水袋热敷腹部,避免剧烈活动。若疼痛持续超过48小时,需排除迟发性出血可能。
4、饮食不当
过早进食粗纤维食物或乳制品可能刺激未愈合的创面,引发阵发性绞痛。术后24小时内应禁食,之后逐步过渡到米汤、藕粉等流质饮食。出现疼痛后需暂停固体食物,必要时口服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
5、肠粘连
少数患者因手术创伤导致肠管粘连,表现为固定位置的牵扯痛,活动后加剧。轻症可通过微波理疗改善,严重粘连需使用注射用玻璃酸钠或再次手术松解。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预防该并发症。
术后应保持清淡饮食2-4周,避免辛辣、油腻及产气食物。每日记录疼痛特点和排便情况,若出现持续剧痛、发热或血便需立即复诊。恢复期可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促进肠蠕动,但需避开手术创面区域。术后1个月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肠镜观察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