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肠炎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腹胀、黏液便。过敏性肠炎可能由食物过敏、药物刺激、感染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胃肠功能紊乱、肠道黏膜损伤等症状。
1、腹痛
过敏性肠炎患者常出现阵发性脐周或下腹部绞痛,疼痛程度从轻微隐痛到剧烈绞痛不等,可能与肠道平滑肌痉挛有关。发作时可能伴随肠鸣音亢进,排便后疼痛可暂时缓解。腹痛反复发作可能影响患者进食与日常活动,长期未控制可能诱发肠易激综合征。治疗需避免过敏原,可遵医嘱使用匹维溴铵片、颠茄片、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等药物调节肠道功能。
2、腹泻
典型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每日可达3-10次,粪便呈稀水样或糊状,可能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腹泻与肠道黏膜炎症反应及渗透压改变有关。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消旋卡多曲颗粒等药物。
3、腹胀
患者自觉腹部膨隆不适,触诊可有轻度压痛,叩诊呈鼓音,多因肠道气体产生过多或排出障碍所致。长期腹胀可能导致食欲减退、营养不良,部分患者伴随肛门排气增多。建议采用低FODMAP饮食,可配合胰酶肠溶胶囊、二甲硅油片、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改善消化功能。
4、黏液便
粪便表面附着透明或白色黏液,严重时可见黏液单独排出,提示肠道黏膜分泌功能异常。长期黏液便可能造成肛周皮肤刺激,增加感染风险。该症状与肠道炎症反应直接相关,需排查感染性肠病。治疗可选用美沙拉秦肠溶片、酪酸梭菌活菌散、鞣酸蛋白酵母散等药物保护肠黏膜。
过敏性肠炎患者需建立饮食日记记录过敏食物,避免摄入牛奶、海鲜、坚果等常见致敏原。日常可适量补充益生菌制剂,选择低纤维、低脂饮食减轻肠道负担。建议穿着宽松衣物减少腹部压迫,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若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血便、发热、体重下降等警示症状,应及时至消化内科就诊完善肠镜、食物过敏原检测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