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子泡了三天一般不建议打豆浆饮用。长时间浸泡可能导致细菌滋生或营养流失,存在食品安全风险。
豆类在常温水中浸泡超过12小时,水分渗透会使豆皮软化并激活内部酶活性,但同时也为微生物繁殖创造条件。浸泡24小时后豆粒可能出现轻微酸味,此时淀粉开始水解为糖类。48小时以上浸泡的豆子表面可能形成黏液,部分蛋白质会变性分解。若环境温度较高,浸泡72小时的豆子可能已产生黄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即使高温煮沸也难以完全破坏。
特殊情况下如全程冷藏浸泡且豆子无异常,部分硬度较高的豆类如鹰嘴豆在72小时内可能仍可使用。需观察豆粒是否发黏、变色或产生异味,打浆前应反复冲洗并用沸水焯烫。但黄豆等易腐豆类冷藏超过48小时也不建议食用,其脂肪氧化产生的醛酮类物质可能引发胃肠不适。
建议使用8-12小时常温浸泡或24小时冷藏浸泡的豆子制作豆浆,打浆前弃去浸泡水并冲洗干净。若发现豆子膨胀异常、水质浑浊或散发异味应立即丢弃。消化功能较弱者及儿童更应严格控制豆类浸泡时间,避免食用变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