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失明可能由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视网膜脱离、黄斑变性等疾病引起。失明通常表现为视力急剧下降或渐进性视野缺损,需警惕这些疾病的早期信号并及时就医。
1、青光眼
青光眼与眼压异常升高导致视神经损伤有关,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突发眼痛、头痛伴视力骤降。慢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仅有轻微视野缺损,晚期出现管状视野。确诊需眼压测量和视野检查,可遵医嘱使用布林佐胺滴眼液、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控制眼压,严重者需进行小梁切除术。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长期高血糖会破坏视网膜微血管,引发渗出、出血及新生血管增生。患者初期无自觉症状,随病情进展出现飞蚊症、视物变形。需通过眼底荧光造影评估,可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抑制血管增生,配合激光光凝术封闭渗漏血管,同时严格控糖。
3、白内障
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导致混浊,表现为渐进性无痛性视力下降,强光下视物模糊加重。核性白内障可见瞳孔区灰白色混浊,可通过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术前需评估角膜内皮功能,术后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
4、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常见于高度近视或眼外伤后。典型症状为眼前闪光感、黑影飘动及幕样视野缺损。需急诊行巩膜扣带术或玻璃体切割术,术后保持俯卧位,避免剧烈运动。
5、黄斑变性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分为干性和湿性两型,干性表现为视物变形和中心暗点,湿性因脉络膜新生血管出血导致视力骤降。OCT检查可见黄斑区结构异常,湿性病变需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配合光动力疗法。
定期眼科检查是预防失明的关键,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测眼压和眼底,糖尿病患者每半年需散瞳查眼底。避免长时间暗环境用眼,强光下佩戴防紫外线眼镜。饮食注意补充叶黄素、锌等营养素,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突发视力变化时须立即就诊,多数致盲性疾病在早期干预可获得较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