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的处理需综合医疗干预与生活管理,主要包括限制钠盐摄入、合理使用利尿剂、定期监测腹水量、预防感染及必要时行腹腔穿刺引流。
限制钠盐摄入是肝硬化腹水的基础治疗措施。每日钠摄入量应控制在2000毫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钠食物。过量钠摄入会加重水钠潴留,导致腹水快速积聚。患者可采用新鲜蔬菜、瘦肉等低钠食材,烹饪时用香料替代食盐调味。长期严格限盐需配合营养师指导,防止电解质紊乱。
合理使用利尿剂需遵循阶梯式用药原则。螺内酯片常作为首选药物,通过拮抗醛固酮减少水钠重吸收。呋塞米片多与螺内酯联用以增强利尿效果。用药期间需每日监测体重变化,理想减重范围为0.5-1公斤。出现肌酐升高或低钠血症时应调整剂量。托伐普坦片适用于顽固性腹水伴低钠血症患者,但需警惕口渴过度等不良反应。
定期监测包括每周测量腹围、记录24小时尿量及每月超声评估。腹围增加超过2厘米或尿量持续少于1000毫升提示病情进展。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30克/升时需补充人血白蛋白注射液,每次输注后配合利尿剂可增强效果。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高风险者需定期检测腹水多形核细胞计数。
预防感染重点在于识别早期症状。体温持续高于37.5℃、腹痛加重或意识改变需立即排查感染。诺氟沙星胶囊可用于初级预防,头孢曲松钠注射液适用于治疗确诊感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腹腔穿刺部位污染。疫苗接种应覆盖肺炎链球菌、流感病毒等常见病原体。
腹腔穿刺引流适用于张力性腹水或呼吸困难者。单次放液量不宜超过5000毫升,大量放液后需静脉补充白蛋白防止循环功能障碍。反复穿刺患者可考虑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能减少蛋白丢失,但存在发热等输血反应风险。终末期患者需评估肝移植可行性。
肝硬化腹水患者应保持每日适度活动,卧床时定期翻身预防压疮。蛋白质摄入量维持在每公斤体重1.2-1.5克,优先选择鱼类、蛋清等优质蛋白。补充复合维生素B片和维生素K1片改善凝血功能。严格控制每日饮水量在1000-1500毫升,体重突然增加超过2公斤应及时就诊。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戒酒并定期复查肝功能、肾功能及血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