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跟腱疼可通过休息制动、冷敷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改善。脚跟腱疼可能与跟腱炎、跟腱损伤、跟腱滑囊炎、跟腱周围炎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1、休息制动
脚跟腱疼发作时应立即停止运动,避免跑跳等加重跟腱负荷的动作。急性期建议使用足跟垫或矫形鞋垫分散压力,严重时可用支具固定踝关节。日常行走可选择软底鞋,减少爬楼梯、长时间站立等行为。休息期间可进行非负重状态下的踝泵运动,帮助维持关节活动度。
2、冷敷热敷
急性疼痛发作48小时内应采用冰敷,将冰块包裹毛巾后每次敷15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进行。慢性期或48小时后可改用热敷,使用40℃左右热毛巾每日敷3次,配合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冷热交替敷法对顽固性疼痛效果较好,先用冰敷10分钟再热敷10分钟,循环2次。
3、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片等。局部可涂抹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或酮洛芬凝胶。跟腱周围注射治疗需由专业医生操作,常用药物包括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液等混合制剂。
4、物理治疗
超声波治疗能促进跟腱组织修复,每次10分钟每周3次。冲击波治疗适用于慢性跟腱炎,通过机械刺激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低频脉冲磁疗可缓解炎症反应,红外线照射能改善局部微循环。康复后期可进行离心训练,如台阶踮脚下降练习,增强跟腱抗拉强度。
日常应控制体重减轻跟腱负担,运动前充分热身并加强小腿三头肌拉伸。避免突然增加运动强度,建议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蛋白质,可适量食用西蓝花、鸡蛋、深海鱼等食物。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出现跟腱断裂迹象,需及时就医评估手术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