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胆固醇息肉多数情况下不严重,属于良性病变,但少数可能引起胆绞痛或继发感染。胆囊胆固醇息肉可能与胆固醇代谢异常、胆汁成分改变等因素有关,通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或消化不良。
多数胆囊胆固醇息肉体积较小且生长缓慢,直径通常不超过10毫米,这类息肉癌变概率极低,定期超声随访即可。患者可能因体检偶然发现,日常无明显不适,仅需每6-12个月复查腹部超声,观察息肉大小变化。饮食上减少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等,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
少数情况下胆囊胆固醇息肉可能增大超过10毫米,或引发胆囊炎反复发作,此时可能出现持续性右上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息肉基底宽大、血流信号异常等特征可能提示恶变倾向,需考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合并胆囊结石或糖尿病患者更需密切监测,这类人群息肉进展风险相对较高。
建议患者避免过度焦虑,但需重视定期随访。保持低脂饮食,限制每日胆固醇摄入,适当增加膳食纤维。若出现剧烈腹痛、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胆囊炎或胆管梗阻等并发症。术后患者应注意逐步恢复饮食,避免暴饮暴食诱发消化功能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