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里面并没有虫,龋齿是牙齿硬组织被细菌分解酸腐蚀形成的疾病。龋齿的形成原因主要有细菌感染、饮食因素、口腔清洁不足、牙齿结构缺陷、唾液分泌减少等。
1、细菌感染
口腔中的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等细菌会分解食物残渣产生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长期作用于牙齿表面会导致牙釉质脱矿。细菌代谢产物形成的牙菌斑会进一步加速牙齿腐蚀,表现为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斑块或黑色龋洞。治疗时可使用氟化钠甘油糊剂、氨硝酸银溶液等药物进行局部处理。
2、饮食因素
频繁摄入含糖量高的食物会为致龋菌提供代谢原料,特别是黏性糖果和碳酸饮料更容易附着在牙齿表面。糖类物质被细菌分解后产生的酸会降低口腔pH值,当pH值低于5.5时就会引发牙齿脱矿。建议减少两餐间的零食摄入,食用后及时漱口。
3、口腔清洁不足
不规范的刷牙方式无法有效清除牙菌斑,尤其是磨牙窝沟和牙缝等隐蔽部位容易堆积食物残渣。牙菌斑中的细菌持续产酸会逐渐破坏牙釉质晶体结构,形成从点隙窝沟开始的龋损。使用含氟牙膏配合巴氏刷牙法能有效预防龋齿发生。
4、牙齿结构缺陷
发育不良的牙釉质或矿化不全的牙齿更容易被酸性物质侵蚀,某些遗传性疾病如釉质发育不全症患者的龋齿发病率显著增高。窝沟较深的磨牙也容易滞留食物残渣形成龋坏。对于高危人群可采用窝沟封闭剂进行预防性治疗。
5、唾液分泌减少
唾液具有冲刷口腔和缓冲酸性物质的作用,干燥综合征患者或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导致唾液减少时,牙齿失去保护更容易发生龋坏。唾液中的钙磷离子本可以帮助修复早期脱矿的牙釉质,分泌不足时会加速龋齿进展。咀嚼无糖口香糖可以刺激唾液分泌。
预防龋齿需要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两次并配合牙线清洁牙缝,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控制甜食摄入频率,餐后及时漱口,儿童睡前避免饮用奶制品。对于已形成的龋洞应尽早进行充填治疗,防止病变深入牙髓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孕妇、老年等特殊人群更需加强口腔护理,必要时可进行专业涂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