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的主要症状有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眩光、复视、色觉改变等。白内障是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导致透明度下降的退行性病变,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夜间视力减退,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典型症状。
1、视物模糊
晶状体混浊导致光线散射,患者常描述眼前如蒙薄纱或雾状遮挡。早期可能仅在强光下出现,后期发展为持续性模糊。可能与年龄增长、紫外线暴露等因素有关,表现为阅读或看电视时需频繁调整距离。可通过裂隙灯检查确诊,严重时需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2、视力下降
晶状体透光率降低导致视网膜成像质量下降,表现为矫正视力无法提升。患者可能出现阶梯式视力减退,从0.8逐渐降至0.3以下。通常与糖尿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病理因素相关,伴随对比敏感度降低。需通过视力表检查和眼底评估,必要时植入人工晶状体。
3、眩光
混浊晶状体使光线发生不规则折射,患者在强光环境下出现光晕或刺眼感。常见于夜间驾车时对面车灯照射,可能与后囊下型白内障相关。表现为暗适应能力下降,可尝试佩戴防眩光眼镜缓解,根本解决需手术更换晶状体。
4、复视
晶状体不均匀混浊导致光线折射异常,单眼视物时出现重影现象。通常与皮质性白内障进展有关,表现为将一个光源看成多个影像。需排除眼肌麻痹等神经系统疾病,通过角膜地形图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评估混浊程度。
5、色觉改变
晶状体变黄褐色后产生滤光效应,患者对蓝色系色彩辨识度下降。常见于核性白内障,表现为视物发黄或褪色感,可能误判物体真实颜色。可通过色盲图谱检测,手术置换透明人工晶状体后可恢复正常色觉。
建议白内障患者避免强光直射眼睛,外出佩戴防紫外线太阳镜。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丰富的深色蔬菜水果。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当矫正视力低于0.5或明显影响生活质量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术后需按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等预防感染和炎症,避免揉眼及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