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可通过氧疗、药物治疗、控制原发病、改善生活方式、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病通常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病变等因素引起,伴随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症状。
1、氧疗
长期低流量吸氧是基础治疗手段,适用于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患者。通过鼻导管或面罩每日持续吸氧15小时以上,可缓解低氧血症,减轻肺动脉收缩。家庭氧疗需配备便携式制氧机,避免高浓度氧疗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加重。
2、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地高辛片增强心肌收缩力,呋塞米片减轻水肿,氨茶碱注射液扩张支气管。肺动脉高压患者可能需波生坦片等靶向药物。合并感染时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抗炎,用药期间需监测电解质及肝肾功能。
3、控制原发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规范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急性加重期及时住院治疗。肺结核患者应完成异烟肼片联合利福平胶囊的全程抗结核治疗。尘肺病患者需脱离粉尘环境,定期进行肺灌洗。
4、改善生活方式
严格戒烟并避免二手烟,进行缩唇呼吸训练改善肺功能。饮食采用低盐高蛋白模式,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3克以内。适量进行八段锦等温和运动,避免寒冷刺激诱发呼吸道痉挛。
5、手术治疗
终末期患者可考虑肺移植术或房间隔造口术,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适用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术前需全面评估心肺功能,术后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排斥反应。
患者应每日监测体重和尿量变化,记录呼吸困难程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冬季外出佩戴口罩。每3个月复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出现咯血或意识改变需立即急诊。家属需学习急救措施,备好应急药物和氧气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