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胆囊炎通常需要挂消化内科或普通外科,可通过血常规、超声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方式确诊。
1、消化内科
消化内科主要负责胆囊炎的药物保守治疗与初步诊断。胆囊炎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化内科医生会通过问诊和触诊初步判断病情。对于轻度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消化内科可能开具头孢呋辛酯片、消旋山莨菪碱片、熊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缓解症状。若病情复杂或需进一步干预,消化内科会转诊至外科。
2、普通外科
普通外科主要处理需手术干预的急性胆囊炎或并发症患者。当胆囊炎合并胆囊穿孔、化脓性胆管炎或药物控制无效时,外科医生会评估手术指征。常见术式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术前需完善肝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测等评估手术风险。术后可能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奥硝唑等预防感染。
3、血常规
血常规是胆囊炎的基础筛查项目,通过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判断感染程度。急性胆囊炎患者白细胞计数通常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超过正常范围。慢性胆囊炎可能仅表现为淋巴细胞轻度异常。此项检查无需空腹,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检测,以免影响结果准确性。
4、超声检查
超声是诊断胆囊炎的首选影像学方法,能清晰显示胆囊壁增厚、胆囊肿大或结石嵌顿。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以上,避免肠道气体干扰。超声可动态观察胆囊收缩功能,对孕妇和儿童安全性高。若发现胆囊周围积液或胆总管扩张,提示可能存在化脓性病变或胆道梗阻。
5、CT检查
CT检查适用于复杂胆囊炎或并发症评估,能清晰显示胆囊周围炎症浸润、脓肿形成及邻近器官受累情况。增强CT可鉴别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检查前需禁食4小时,对造影剂过敏者需提前告知医生。辐射暴露较高,儿童和孕妇应谨慎选择,必要时可用核磁共振替代。
胆囊炎患者应保持低脂饮食,避免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急性发作期需禁食并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定期复查超声监测胆囊状态,若出现持续高热、黄疸或剧烈腹痛应立即就医。术后患者需遵医嘱进行伤口护理,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1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