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天腹泻可能由饮食不当、肠道感染、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乳糖不耐受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补液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腹泻通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饮食不当
食用生冷、变质或不洁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引发腹泻。常见伴随症状包括腹部隐痛、肠鸣音亢进。治疗以停止摄入可疑食物为主,可适量饮用淡盐水补充电解质。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天或出现发热需就医。
2、肠道感染
病毒性肠炎或细菌性痢疾可能引起持续腹泻,多伴随呕吐、发热症状。诺如病毒感染者粪便常呈水样,志贺菌感染可能出现黏液脓血便。临床常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补液盐进行治疗,严重细菌感染需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
3、肠易激综合征
精神紧张或内脏高敏感性可能导致功能性腹泻,典型表现为餐后腹痛伴排便后缓解。症状发作期可短期使用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止泻,配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调节蠕动。建议记录饮食日记排查诱因,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改善症状。
4、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引起的腹泻常持续数周,伴随体重下降、里急后重。粪便检查可见红细胞和白细胞。治疗需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控制炎症,重症需用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这类疾病需长期管理,定期进行肠镜监测。
5、乳糖不耐受
先天性或继发性乳糖酶缺乏者摄入奶制品后可能出现腹胀腹泻,粪便多呈酸臭味。可通过氢呼气试验确诊,治疗采用无乳糖饮食替代。急性期可用乳糖酶胶囊帮助消化,注意补充钙剂预防骨质疏松。
腹泻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选择米汤、馒头等低渣食物,避免高脂高纤维饮食刺激肠道。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2000毫升以上,可少量多次饮用含电解质的口服补液溶液。注意观察粪便性状变化,若出现血便、持续高热或脱水症状(尿量减少、眼窝凹陷)应立即急诊处理。恢复期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帮助肠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