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踝和后踝骨折一般需要8-12周恢复,具体时间与骨折严重程度、治疗方式及个体差异有关。
外踝和后踝骨折的愈合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骨折后1-3周为炎症期,局部肿胀疼痛明显,需通过石膏或支具固定制动患肢。骨折后3-6周进入修复期,骨痂开始形成,可逐步进行非负重活动。骨折后6-12周为重塑期,骨痂逐渐改建为成熟骨组织,可逐步增加负重训练。单纯无移位骨折采用保守治疗时,通常8周左右可达到临床愈合。涉及关节面的粉碎性骨折或需手术复位内固定者,完全恢复可能需要12周或更长时间。康复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进度。
骨折恢复期间应避免过早负重,防止内固定失效或骨折移位。饮食上需保证充足钙质和蛋白质摄入,如牛奶、鱼肉、豆制品等。康复训练需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初期以踝泵运动、肌肉等长收缩为主,后期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和力量练习。若出现持续疼痛、肿胀加剧或皮肤温度异常,需及时就医排除感染或愈合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