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可通过中医辨证调养结合生活方式干预改善症状。中医调养方法主要有疏肝和胃、健脾益气、清热化湿、温中散寒、活血化瘀等,需根据个体证型选择相应方案。
1、疏肝和胃
肝气犯胃型表现为胃脘胀痛连及两胁,嗳气频繁,情绪波动时加重。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常用中药包括柴胡疏肝散颗粒、舒肝和胃丸等。日常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抑郁,饮食宜清淡少油,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按摩期门穴、太冲穴有助于疏泄肝气。
2、健脾益气
脾胃虚弱型多见胃脘隐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代表方剂如香砂六君子汤,成药包括香砂养胃丸、参苓白术颗粒等。饮食应定时定量,多食山药、红枣、小米等健脾食材,避免生冷油腻。艾灸中脘穴、足三里可增强脾胃运化功能。
3、清热化湿
脾胃湿热证常见胃脘灼痛、口苦黏腻、舌苔黄腻。常用黄连温胆汤加减,中成药如三九胃泰颗粒、藿香正气口服液等。饮食须戒酒及肥甘厚味,适量食用薏苡仁、赤小豆等利湿食材。保持居所干燥通风,避免外湿侵袭。
4、温中散寒
脾胃虚寒型多现胃痛喜温喜按、四肢不温。方选附子理中汤,成药包括附子理中丸、温胃舒胶囊等。日常注意腹部保暖,可饮用生姜红糖水,忌食冰镇食品。坚持用热水袋热敷胃脘部,配合艾灸神阙穴效果更佳。
5、活血化瘀
胃络瘀阻型表现为刺痛固定、舌质紫暗。常用丹参饮合失笑散,中成药如胃复春片、元胡止痛片等。饮食可加入山楂、玫瑰花等活血食材,避免坚硬粗糙食物。适度运动促进气血运行,但避免剧烈活动。
慢性胃炎患者需长期坚持中医调养,保持规律作息与清淡饮食,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建议每季度复诊调整方药,配合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急性发作或出现呕血、黑便等严重症状时应立即就医,中医调养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滥用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