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检查方法主要有胃镜检查、肠镜检查、超声内镜检查、钡餐造影检查和胶囊内镜检查。
1、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将带有摄像头的细长软管经口腔插入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病变。该方法能清晰显示炎症、溃疡、息肉、肿瘤等病变,检查过程中可同时进行活检或治疗。检查前需空腹6-8小时,咽喉部会进行表面麻醉以减轻不适。胃镜检查对食管炎、胃炎、胃溃疡等上消化道疾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2、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是通过肛门插入带有光源和摄像头的内镜,观察结肠和末端回肠的检查方式。可发现肠息肉、肠炎、憩室、肿瘤等病变,检查时能直接切除小息肉或取活检。检查前需严格清洁肠道,服用泻药排空粪便。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建议50岁以上人群定期接受检查。
3、超声内镜检查
超声内镜结合了内镜和超声技术,能清晰显示消化道壁各层结构及周围脏器。特别适用于评估肿瘤浸润深度、胰腺病变、胆管结石等深层组织病变。检查前准备与普通胃镜相同,但操作时间较长,需要更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对早期胃癌、胰腺癌等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显著高于普通影像学检查。
4、钡餐造影检查
钡餐造影是通过口服硫酸钡造影剂后,在X光下观察消化道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能显示食管、胃、十二指肠的轮廓和蠕动情况,对贲门失弛缓症、胃下垂、消化道瘘管等疾病诊断有帮助。检查前需禁食,检查后需多饮水促进钡剂排出。该方法无创且成本较低,但无法进行活检,对微小病变的敏感性较差。
5、胶囊内镜检查
胶囊内镜检查是吞咽微型摄像头胶囊,通过自然蠕动拍摄整个小肠图像的检查技术。适用于常规内镜无法到达的小肠病变检查,如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克罗恩病等。检查前需清洁肠道,检查期间避免剧烈运动。胶囊最终随粪便排出体外。该检查无痛苦但费用较高,且发现病变后仍需其他检查确认。
胃肠检查方法选择需根据具体症状和医生建议决定。检查前应详细告知医生药物过敏史和基础疾病情况。普通胃镜、肠镜检查后2小时内禁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胶囊内镜检查后注意观察胶囊是否排出,若72小时内未排出需就医。日常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出现持续腹痛、便血、消瘦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