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宝宝颅内出血并不常见,但属于需要高度重视的危急情况。颅内出血可能与早产、产伤、缺氧缺血性脑病、凝血功能障碍、脑血管畸形等因素有关,需通过头颅超声或核磁共振确诊。
早产儿因脑血管发育不完善更易发生颅内出血,尤其是胎龄小于32周或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的极低体重儿。这类患儿脑室周围生发基质血管丰富且结构疏松,在血压波动时容易破裂出血。临床表现为呼吸暂停、肌张力低下、意识状态改变,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必要时使用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注射液,严重者需脑室穿刺引流。
足月儿发生颅内出血多与分娩过程相关,如急产、胎头吸引器助产或产钳使用不当导致硬膜下出血。典型症状包括异常哭闹、前囟膨隆、惊厥发作,部分患儿会出现贫血貌。影像学检查可见硬膜下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需根据出血量选择保守观察或神经外科手术干预,如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
日常护理需保持患儿头高位,避免剧烈晃动,按需喂养保证营养摄入。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可适当添加维生素K1滴剂预防出血,定期随访监测发育里程碑。若发现眼神呆滞、喂养困难、肢体活动不对称等异常表现,应立即就医进行神经系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