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外溶血和血管内溶血的区别

发布于 2025/07/16 13:03

血管外溶血和血管内溶血的主要区别在于溶血发生的部位、机制及临床表现。血管外溶血发生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如脾脏),以慢性过程为主;血管内溶血则直接发生在血管内,多为急性发作。

1、发生部位

血管外溶血主要在脾脏、肝脏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完成,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破坏。血管内溶血是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直接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入血浆。

2、病理机制

血管外溶血多由红细胞膜异常或血红蛋白病变引起,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血管内溶血常因补体激活、机械损伤或毒素作用导致,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3、临床表现

血管外溶血表现为贫血、脾肿大、黄疸,病程缓慢。血管内溶血突发血红蛋白尿、寒战高热,可伴急性肾损伤,病情进展迅速。

4、实验室检查

血管外溶血可见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间接胆红素升高。血管内溶血特征为游离血红蛋白血症、高铁血红蛋白尿,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

5、治疗原则

血管外溶血需针对原发病治疗,严重者需脾切除。血管内溶血需紧急处理,包括输血、碱化尿液,糖皮质激素对免疫介导的溶血有效。

溶血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感染等诱因,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肾功能。血管内溶血急性期需严格卧床,血管外溶血慢性患者可适度补充叶酸。出现酱油色尿或乏力加重应及时就医,两类溶血均需明确病因后针对性干预。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