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肛瘘通常由肛腺感染、克罗恩病、结核感染、外伤或手术并发症、恶性肿瘤等因素引起。肛瘘是肛管直肠与皮肤间的异常通道,复杂性肛瘘指存在多个瘘管或高位瘘管的情况。
1、肛腺感染
肛腺阻塞后细菌感染是常见病因。肛腺位于齿状线附近,分泌物滞留可引发化脓性炎症,形成肛周脓肿。脓肿破溃后未彻底愈合,可能发展为肛瘘。典型症状包括肛周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渗出。治疗需手术切开瘘管,配合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等抗感染药物。
2、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属于慢性炎症性肠病,可导致全消化道病变。肠道透壁性炎症可能穿透肠壁形成瘘管,约30%患者会出现肛瘘。伴随症状有腹泻、腹痛、体重下降。需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控制原发病,严重时需挂线疗法处理瘘管。
3、结核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经血行播散至肛周,可引起特异性感染。病变特征为干酪样坏死和瘘管形成,分泌物稀薄伴低热盗汗。确诊需病理检查发现结核结节,治疗需规范抗结核方案如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联合用药,疗程6-9个月。
4、外伤或手术
肛管直肠手术如痔切除术、产道撕裂伤可能损伤肛腺或直肠壁,继发感染后形成医源性肛瘘。肛门镜检查或异物刺入等外伤也可导致。临床表现为术后创口长期不愈伴渗液,需二次清创并修复缺损。
5、恶性肿瘤
直肠癌、肛管癌等恶性肿瘤浸润周围组织时,可能穿透形成恶性瘘管。常见于老年患者,伴便血、里急后重感。需通过肠镜活检明确诊断,根据分期选择根治术或放化疗,必要时使用卡培他滨片等抗癌药物。
复杂性肛瘘患者应保持肛周清洁干燥,排便后可用温水坐浴。饮食需避免辛辣刺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预防便秘。术后定期换药并观察引流情况,出现发热、剧烈疼痛需及时复诊。长期不愈的肛瘘建议进行肠镜或影像学检查排除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