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汁淤积症怎么治疗

发布于 2025/07/16 13:39

肝内胆汁淤积症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内镜介入、手术治疗、肝移植等方式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症可能与遗传因素、胆汁酸代谢异常、药物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性肝炎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瘙痒、黄疸、乏力、脂肪泻等症状。

1、调整饮食

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如油炸食品、肥肉等,避免加重胆汁排泄负担。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补充脂溶性维生素A、D、E、K。每日分5-6次少量进食,减轻胃肠压力。合并肝硬化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

2、药物治疗

熊去氧胆酸胶囊可促进胆汁分泌,改善胆汁淤积。腺苷蛋氨酸注射液能调节胆汁酸代谢,缓解瘙痒症状。苯巴比妥片适用于某些遗传性胆汁淤积症。地塞米松片可用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继发的胆汁淤积。合并感染者需使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

3、内镜介入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可明确胆管狭窄部位,同时放置胆管支架解除梗阻。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适用于肝门部胆管狭窄患者。内镜下乳头肌切开术能改善胆总管末端狭窄。介入治疗前后需监测凝血功能,预防出血风险。

4、手术治疗

胆肠吻合术适用于肝外胆管闭锁或狭窄患者。部分肝切除术针对局限性肝内胆管结石或肿瘤。肝门部胆管成形术可重建胆汁引流通道。术前需评估肝功能储备,术后需预防胆汁漏和感染。

5、肝移植

终末期肝病或遗传性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需考虑肝移植。活体肝移植适用于儿童患者。移植后需长期服用他克莫司胶囊等免疫抑制剂,定期监测排斥反应和感染迹象。

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每日保证8小时睡眠。穿棉质衣物减少皮肤摩擦,修剪指甲预防抓伤。记录每日大便颜色和尿量变化。妊娠期胆汁淤积症患者需加强胎儿监护。所有药物使用均需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肝功能、胆汁酸等指标,出现发热、腹痛加重等情况需立即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