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烧伤可通过保持创面清洁、调整饮食结构、预防感染、减轻疼痛、促进愈合等方式进行日常调理。烧伤通常由高温物体接触、化学物质腐蚀、电流损伤等因素引起。
1、保持创面清洁
小儿烧伤后需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清水轻柔冲洗创面,避免使用酒精或碘伏等刺激性液体。浅二度烧伤可暴露创面,深二度烧伤需覆盖无菌纱布。家长需每日观察创面有无渗液、红肿等异常情况,接触创面前后应彻底洗手。若出现黄色分泌物或异味,可能提示感染。
2、调整饮食结构
烧伤患儿应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羹、鱼肉泥、豆腐等,每日蛋白质需求可达每公斤体重2-3克。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猕猴桃、草莓,以及富含锌的牡蛎、南瓜籽。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家长需确保患儿每日饮水量超过1000毫升。
3、预防感染
浅表烧伤可遵医嘱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磺胺嘧啶银乳膏预防感染,深二度以上烧伤需配合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患儿衣物床单应每日更换并用沸水烫洗,居住环境保持通风干燥。避免患儿抓挠创面,必要时可用无菌纱布包裹手指。体温超过38℃或创周红肿扩散需立即就医。
4、减轻疼痛
一度烧伤可冷敷15-20分钟缓解疼痛,二度烧伤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或布洛芬混悬滴剂。保持室温在24-26℃减少冷热刺激,穿着宽松纯棉衣物减少摩擦。家长可通过讲故事、播放音乐等方式分散患儿注意力,睡眠时抬高患肢减轻肿胀疼痛。
5、促进愈合
愈合期可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或湿润烧伤膏,深二度烧伤愈合后需使用硅酮凝胶预防瘢痕。每日进行关节被动活动防止挛缩,愈合后3个月内避免阳光直射新生皮肤。家长应记录创面大小变化,若2周未愈或出现皮肤发硬需复诊评估。
小儿烧伤后3个月内应避免剧烈运动,外出时使用物理防晒霜保护新生皮肤。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深度烧伤需持续随访1年以上。日常生活中远离热水瓶、电热器等危险源,浴室铺设防滑垫,厨房安装安全护栏。若患儿出现夜间哭闹、食欲下降或发热,提示可能发生并发症,家长需及时带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