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毛囊炎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物理治疗、手术引流等方法改善,其中保持皮肤清洁和外用药物最为实用。
1、保持皮肤清洁
毛囊炎多由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日常需用温和抗菌洗剂清洗患处,避免抓挠。出汗后及时清洁,选择透气衣物减少摩擦。轻度毛囊炎通过每日2-3次局部清洗可缓解,无需额外用药。注意剃须工具消毒,女性脱毛后涂抹舒缓乳液。
2、外用药物
细菌性毛囊炎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真菌性需用酮康唑乳膏。化脓未破溃时点涂鱼石脂软膏促进排出。使用前清洁患处,薄涂覆盖红肿区域,避免接触眼睛。儿童用药需咨询医生,孕妇禁用含克林霉素制剂。
3、口服药物
多发或顽固性毛囊炎需口服头孢呋辛酯片治疗细菌感染,伊曲康唑胶囊对抗真菌。伴随发热时联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抗生素疗程通常5-7天,不可自行增减药量。用药期间禁止饮酒,肝功能异常者需调整剂量。
4、物理治疗
反复发作的毛囊炎可采用红蓝光照射杀菌消炎,每周2-3次。顽固脓肿需由医生行穿刺引流,术后每日换药。紫外线疗法适用于背部大面积毛囊炎,但需防护正常皮肤。糖尿病患者的慢性毛囊炎可尝试低频激光辅助愈合。
5、手术引流
形成直径超过1厘米的疖肿需手术切开排脓,局部麻醉后清除坏死组织。术后填塞凡士林纱布,24小时后首次换药。深部脓肿可能留置引流条3-5天,配合静脉输注抗生素。瘢痕体质者术后需加压包扎预防增生。
预防毛囊炎复发需加强免疫力,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锌元素。避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药膏,游泳后及时冲洗消毒。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健身人群注意器械消毒。症状加重或伴随淋巴管炎红线需立即就医,不可自行挤压化脓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