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产后宫缩痛

发布于 2025/07/16 15:03

产后宫缩痛是指产妇分娩后子宫收缩复旧过程中出现的下腹部阵发性疼痛,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主要由子宫平滑肌收缩、血管闭合及子宫内膜修复引起。产后宫缩痛多见于经产妇、多胎妊娠或子宫过度膨胀者,通常持续2-3天,哺乳时因催产素分泌增多可能加重疼痛。

1、生理性收缩

分娩后子宫需要通过收缩恢复至孕前大小,收缩时压迫血管减少出血,同时促进恶露排出。这种疼痛呈间歇性,类似经期下腹坠胀感,按压宫底可触及硬如球状的子宫。可通过热敷下腹部、改变体位缓解,无须特殊治疗。

2、哺乳刺激

婴儿吸吮乳头会刺激垂体释放催产素,增强子宫收缩强度。疼痛多发生在哺乳开始后10-15分钟,持续约半小时。建议哺乳前排空膀胱,采用侧卧位减少腹部张力,疼痛明显时可暂停哺乳片刻。

3、多胎妊娠影响

双胎或巨大儿分娩后子宫肌纤维过度拉伸,复旧时收缩更剧烈。疼痛程度常比单胎产妇显著,可能伴有冷汗、面色苍白等表现。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镇痛,但需排除胎盘残留等病理因素。

4、感染性因素

产褥感染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炎,引发持续性疼痛伴发热、恶露异味。需就医进行血常规检查,确诊后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抗感染治疗,同时加强会阴护理。

5、胎盘残留

部分胎盘组织滞留宫腔会影响子宫收缩对称性,导致痉挛性疼痛并伴随大量出血。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需行清宫术清除残留组织,术后可服用益母草膏促进宫缩,预防性使用阿莫西林胶囊防止感染。

产后应保持会阴清洁,每日清洗2-3次;饮食多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帮助组织修复;避免久坐或提重物,可做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若疼痛超过1周未缓解、出现发热或出血量增多,需立即就医排除病理因素。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禁止自行服用止痛药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