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吞咽的病人如何进食

发布于 2025/07/16 15:06

无法吞咽的病人可通过鼻饲管、胃造瘘、肠内营养剂、静脉营养支持、调整食物性状等方式进食。无法吞咽可能与神经系统疾病、咽喉结构异常、肌肉功能障碍、食管梗阻、意识障碍等因素有关。

1、鼻饲管

鼻饲管是通过鼻腔插入胃部的软管,适用于短期无法吞咽的患者。操作前需评估鼻腔和食管结构,选择合适管径的硅胶管。常见并发症包括鼻黏膜损伤、反流性肺炎,需定期冲洗管道。营养液温度需保持在38-40℃,灌注速度不超过200毫升/小时。适用于脑卒中恢复期、头颈部术后等患者。

2、胃造瘘

胃造瘘是通过手术在腹壁建立永久性喂养通道,适合长期营养支持患者。分为经皮内镜胃造瘘和外科手术胃造瘘两种方式。术后需每日消毒造瘘口,喂养时抬高床头30度。可能出现造瘘口感染、胃内容物渗漏等并发症。适用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晚期痴呆等疾病患者。

3、肠内营养剂

肠内营养剂包括整蛋白型、短肽型和氨基酸型配方,根据患者代谢状态选择。需通过营养风险筛查确定每日热量需求,常见规格有500毫升/瓶和1000毫升/袋。使用前摇匀,开封后冷藏保存不超过24小时。可能出现腹胀、腹泻等不耐受反应,需从低浓度慢速开始适应。

4、静脉营养支持

静脉营养分为外周静脉营养和中心静脉营养,提供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基础营养素。需严格无菌配置,监测电解质和肝功能。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导管相关感染、代谢紊乱。适用于完全性肠梗阻、严重胰腺炎等胃肠功能衰竭患者。

5、调整食物性状

将食物制成糊状、胶冻状或浓汤状,需达到国际吞咽障碍饮食标准IDDSI的3-4级稠度。使用增稠剂调整液体黏度,避免颗粒状食物。餐后保持坐位30分钟,每口食物量不超过5毫升。适用于轻度吞咽障碍、帕金森病早期患者。

护理人员需定期评估患者营养状态,监测体重、血清白蛋白等指标。喂养时保持45度半卧位,每次喂食不超过400毫升。注意观察有无呛咳、发热等异常症状。长期卧床患者需加强口腔护理,每日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建议在营养师和康复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进食方案,定期复查调整营养支持方式。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