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子宫下垂可通过盆底肌锻炼、子宫托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子宫下垂可能与分娩损伤、腹压增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下腹坠胀、排尿异常等症状。
1、盆底肌锻炼
通过凯格尔运动等针对性训练增强盆底肌群力量。每日重复进行收缩肛门和阴道动作,持续数秒后放松,有助于提升盆底支撑功能。长期坚持可缓解轻度子宫下垂,需避免过度劳累或提重物。
2、子宫托治疗
子宫托是一种置于阴道内的支撑装置,需由医生根据下垂程度选择合适型号。使用时需定期消毒并配合复查,可能出现阴道黏膜刺激等不适,适用于中老年或不宜手术者。
3、药物治疗
雌激素软膏局部涂抹可改善盆底组织弹性,如雌三醇乳膏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药补中益气丸通过调理气血缓解下坠感,桂枝茯苓胶囊可辅助改善血液循环。药物需结合个体情况选用。
4、手术治疗
重度子宫下垂需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或子宫悬吊术,术后需禁盆浴1-2个月。腹腔镜手术创伤较小,传统术式适用于合并其他盆腔器官脱垂者。手术存在感染、复发等并发症风险。
产后避免久站久蹲,控制慢性咳嗽和便秘。哺乳期结束后可逐步恢复低强度运动,如瑜伽或游泳。日常增加高纤维饮食预防腹压增高,出现排尿困难或腰骶部疼痛加重需及时复查。治疗后需定期随访评估恢复情况,多数患者通过综合干预可获得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