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疱疮患者需注意皮肤清洁、避免抓挠、隔离防护、饮食调整及规范用药。脓疱疮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水疱、脓疱及蜜黄色结痂。
1、皮肤清洁
每日用温和抗菌洗剂清洗患处,水温控制在37-40摄氏度,避免使用碱性清洁产品。清洗后轻拍干水分,保持皮肤干燥。合并渗出时可使用生理盐水湿敷,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清洁时注意动作轻柔,防止脓疱破裂导致感染扩散。
2、避免抓挠
修剪指甲并保持短平,夜间可佩戴棉质手套。瘙痒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或盐酸西替利嗪片缓解。儿童患者家长需加强看护,转移注意力减少搔抓行为。抓破的创面需立即用碘伏消毒,覆盖无菌敷料。
3、隔离防护
患者应单独使用毛巾、浴具等个人物品,衣物需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托幼机构儿童应居家隔离至痂皮脱落,密切接触者需观察7-10天。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需严格执行手卫生,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避免接触患者。
4、饮食调整
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羹、清蒸鱼,补充维生素A、C促进创面修复。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及海鲜等易致敏食物。婴幼儿患者母乳喂养期间,母亲需避免进食芒果、羊肉等发物。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避免感染加重。
5、规范用药
局部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大面积感染需口服头孢氨苄胶囊或阿奇霉素分散片。使用抗生素需完成规定疗程,不可自行停药。用药期间观察是否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异常者需调整剂量。
脓疱疮患者应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汗刺激皮损。恢复期可适当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但需避开正午强光。家庭成员出现类似症状需及时就医,群体生活场所应做好环境消毒。若发热或皮损扩散超过体表10%,应立即前往皮肤科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