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呛奶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拍背排嗝、清理口腔、侧卧防误吸、必要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呛奶通常由喂养不当、胃食管反流、喉软骨发育不全、呼吸道感染、神经系统异常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姿势
哺乳时保持宝宝头部高于身体呈30-45度角,避免平躺喂奶。奶瓶喂养时奶液需充满奶嘴前端,减少空气吸入。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建议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模式,每次喂奶量不超过胃容量。喂奶后竖抱15分钟有助于减少胃内压。
2、拍背排嗝
喂奶间隙及结束后用空心掌自下而上轻拍背部,力度以能引起轻微震动为宜。可采用坐位拍嗝法,让宝宝坐在照顾者大腿上,一手扶住下颌,另一手拍背。若出现呛奶应立即停止喂养,将宝宝转为俯卧位头低脚高姿势辅助排液。
3、清理口腔
使用婴儿专用吸鼻器清除鼻腔奶液,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柔擦拭口腔。注意观察宝宝有无面色青紫、呼吸暂停等严重症状。清理时避免使用成人吸痰器等器械造成黏膜损伤,操作前后需彻底清洁双手。
4、侧卧防误吸
呛奶后应使宝宝保持侧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二次误吸。可抬高床头15度持续观察2小时,期间禁止继续喂食。若出现持续咳嗽、喘息等表现,提示可能存在吸入性肺炎风险。
5、必要时就医
反复呛奶伴体重不增需排查胃食管反流病,喉软骨软化症患儿可能出现吸气性喉鸣。严重呛奶导致窒息时需立即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同时联系急救中心。医生可能建议使用枸橼酸莫沙必利颗粒调节胃肠动力,或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治疗继发感染。
日常应注意选择适合月龄的奶嘴孔径,配方奶喂养者需确认奶粉冲泡浓度。喂奶环境需安静避免分散注意力,喂奶后1小时内不宜更换尿布或进行沐浴。家长应学习婴儿心肺复苏术,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曲线。哺乳期母亲需避免摄入咖啡因等可能影响婴儿神经系统的物质,保持乳头清洁预防鹅口疮等口腔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