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面耳屎多可能与遗传因素、外耳道狭窄、耵聍分泌旺盛、外耳道炎、外耳道湿疹等原因有关。耵聍是外耳道皮肤耵聍腺的正常分泌物,具有保护外耳道的作用,但过多堆积可能引起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遗传基因影响,耵聍腺分泌功能较旺盛,容易产生油性耵聍。这类耵聍黏稠且不易自行排出,需定期清理。家长可帮助儿童用棉签轻柔清洁外耳道口,避免使用尖锐工具掏耳。若出现耳闷或瘙痒,建议就医由医生使用专业器械取出。
2、外耳道狭窄
先天性外耳道狭窄或后天外伤导致的结构异常,可能阻碍耵聍自然排出。患者常伴有耳部胀痛感,严重时可诱发外耳道胆脂瘤。需避免自行掏挖,可遵医嘱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耵聍,或由耳鼻喉科医生进行耵聍冲洗。
3、耵聍分泌旺盛
频繁戴耳机、游泳或处于粉尘环境会刺激耵聍腺过度分泌。表现为耳道内积聚黄色或褐色块状物,可能伴随轻微耳鸣。日常可用温热毛巾敷耳促进排出,必要时使用过氧化氢溶液清洁,但禁止深入耳道操作。
4、外耳道炎
细菌或真菌感染引发炎症时,外耳道皮肤充血肿胀,耵聍排出受阻并混合炎性分泌物。典型症状为耳痛、流脓,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菌药物,合并真菌感染时可联用硝酸咪康唑乳膏。
5、外耳道湿疹
过敏体质者接触染发剂、洗发水等致敏原后,耳道皮肤出现红斑、脱屑,耵聍与渗出液混合结痂。需停用致敏产品,局部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瘙痒,严重时口服氯雷他定片。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抓挠加重皮损。
日常应避免频繁掏耳,清理时仅清洁耳廓及外耳道口即可。油性耵聍者可每3-6个月到医院进行专业清理。若出现持续耳闷、听力减退或剧烈疼痛,可能提示耵聍栓塞或继发感染,需及时就诊。游泳或洗澡后可用吹风机低温档距耳部20厘米吹干,减少潮湿环境对耳道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