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物作用原理
发布于 2025/02/08 09:04 复禾健康
发布于 2025/02/08 09:04 复禾健康
抗抑郁药物通过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情绪低落和焦虑症状,达到缓解抑郁的效果。具体机制包括增加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浓度,恢复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平衡。
1、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常用的抗抑郁药物之一,通过阻止血清素在神经元之间的再摄取,增加其在突触间隙中的浓度,从而改善情绪和焦虑。常见的药物包括舍曲林、氟西汀和帕罗西汀。这类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少,但对某些患者可能需要数周才能见效。
2、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通过同时增加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进一步提升情绪改善的效果。常用药物有文拉法辛、度洛西汀和米那普仑。这类药物适合伴随慢性疼痛的抑郁症患者,但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副作用。
3、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通过阻断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提高这些神经递质的水平。常见的药物包括阿米替林、氯米帕明和多塞平。尽管疗效显著,但三环类药物副作用较多,如口干、便秘和心律失常,通常在其他药物无效时使用。
4、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阻止神经递质的降解,增加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常见的药物有苯乙肼、异卡波肼和司来吉兰。这类药物对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有效,但需严格控制饮食,避免与某些食物和药物相互作用。
抗抑郁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病史和副作用耐受性进行个体化调整。在使用过程中,定期与医生沟通非常重要,以确保药物疗效最大化,同时减少不良反应。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抑郁症患者可以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上一篇 : 剖腹产后宫缩疼几天
下一篇 : 咽喉炎反复发作的原因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