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发作时那种钻心的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但比痛风更可怕的,是对它的各种误解。很多人痛到打滚才想起忌口,也有人把痛风当成普通关节炎。今天就来扒一扒那些流传甚广的痛风误区,看看你中招了几个?
一、痛风只是关节痛而已
1、痛风本质是代谢病
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只是表象,根源是嘌呤代谢紊乱。长期高尿酸会损伤肾脏,诱发尿酸性肾结石。
2、不痛≠痊愈
间歇期尿酸可能仍在悄悄沉积,最终形成痛风石。数据显示,未经规范治疗的患者5年内复发率高达60%。
3、并发症很危险
可能引发高血压、糖尿病,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二、痛风只要忌口就能好
1、饮食控制仅占20%
人体尿酸80%是自身代谢产生,单纯忌口最多降60μmol/L。啤酒、海鲜要严格限制,但不必完全不吃肉。
2、需要药物干预
当血尿酸>540μmol/L时,必须配合降尿酸药物。常用药物分为抑制生成型和促进排泄型。
3、个体差异很大
有人吃火锅就发作,有人偶尔解馋却没事。建议做好饮食日记,找到自己的敏感食物。
三、痛风发作才能吃止痛药
1、急性期用药有讲究
秋水仙碱要在发作24小时内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需配合护胃药。自行服用抗生素完全无效。
2、间歇期也要治疗
降尿酸药需长期规律服用,擅自停药会导致尿酸波动诱发发作。
3、药物联用要谨慎
某些降压药会干扰尿酸排泄,用药前要告知医生痛风病史。
四、年轻人不会得痛风
1、发病年龄明显提前
临床发现最小患者仅12岁,与含糖饮料、熬夜等不良习惯密切相关。
2、男性更需警惕
雌激素有助排泄尿酸,所以绝经前女性发病率较低。但年轻男性发病率近年显著上升。
3、隐形患者很多
体检发现高尿酸血症要及时干预,等出现症状往往已积累多年损害。
特别提醒:秋.冬.季是痛风高发期,天气转冷后要注意关节保暖。每天饮水2000ml以上能有效促进尿酸排泄,但避免睡前大量饮水影响睡眠。如果发现关节突然红肿热痛,建议48小时内就诊。记住规范治疗+生活方式调整才是对抗痛风的关键,别等关节变形才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