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反流性胃炎?
发布于 2025/02/11 13:19
发布于 2025/02/11 13:19
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胃酸和胆汁反流到胃内,导致胃黏膜受损的慢性炎症。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灼痛、反酸、恶心和食欲不振。治疗需从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和调整生活习惯入手。
1、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反流性胃炎的主要原因是胃酸和胆汁反流。胃酸过多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炎症。胆汁反流则可能由胆囊疾病或胃手术后遗症引起。长期饮酒、吸烟、高脂饮食和精神压力也会加重反流性胃炎。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和激素类药物也会损伤胃黏膜。
2、反流性胃炎的治疗:药物治疗是反流性胃炎的基础。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可以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减轻症状。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替普瑞酮可以修复受损的胃黏膜。促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有助于改善胃肠蠕动,减少反流。调整饮食习惯同样重要,建议避免高脂、辛辣、过酸的食物,少量多餐,饭后避免立即平躺。
3、日常生活调理:在生活中,控制体重对缓解反流性胃炎有帮助,因为肥胖会增加腹压,促进胃酸反流。避免穿紧身衣物,尤其是腰部过紧的裤子。抬高床头15-20厘米有助于减少夜间反流。戒烟限酒,避免暴饮暴食,保持心情舒畅,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反流性胃炎的症状。适当的运动如散步、瑜伽可以促进胃肠道健康。
反流性胃炎是一种可控制的慢性疾病,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生活习惯改善可以显著减轻症状。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更全面的检查和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是预防反流性胃炎复发的关键。
上一篇 : 32周早产儿出院标准
下一篇 : 酒后胃疼怎么缓解最快方法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