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患者通常3-5天能止泻,具体时间与病因、治疗及时性及个体差异有关。
病毒性感染引起的急性肠炎,腹泻症状多在3-4天内逐渐缓解。这类患者常伴有低热、恶心等症状,保持水分摄入是关键。细菌性肠炎可能需要5天左右恢复,若未及时使用抗生素,病程可能延长。寄生虫感染导致的腹泻通常持续更久,需针对性驱虫治疗。对于轻中度脱水患者,口服补液盐有助于缩短病程。部分患者因肠道黏膜损伤,恢复期可能出现短暂的大便不成形。
若腹泻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血便、高热、严重脱水等症状,需警惕并发症。免疫缺陷患者、婴幼儿及老年人病程可能延长。滥用止泻药可能掩盖病情,反而不利于毒素排出。某些特殊病原体如艰难梭菌感染,需规范使用万古霉素或甲硝唑治疗。电解质紊乱未纠正时,腹泻缓解时间也会推迟。
患病期间应选择低渣饮食如米汤、面条,避免牛奶等加重腹泻的食物。症状缓解后2-3天内仍要保持饮食清淡,逐步恢复常规饮食。注意观察尿量及精神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益生菌帮助重建肠道菌群,但须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