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轻微足内翻通常属于生理性姿势异常,多数可通过手法矫正恢复。足内翻可能与宫内挤压、肌肉发育不均衡等因素有关,表现为足部向内侧偏转,但踝关节活动度正常。建议家长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观察或干预。
宫内挤压是常见诱因,胎儿在子宫内空间受限可能导致足部暂时性变形。这类情况出生后随着肢体活动增多,往往在3-6个月内自然改善。家长可每日轻柔按摩足背外侧肌肉,配合被动拉伸动作,帮助足部恢复中立位。注意动作需沿足部外侧向中线方向缓慢推展,每次持续5-10秒,重复10-15次。
肌肉力量失衡时,胫骨前肌或腓骨肌群发育不同步会造成足部内倾。这类情况需要医生评估后制定康复方案,可能包括定制矫形支具固定。支具需每日佩戴20-22小时,期间定期检查皮肤受压情况。部分患儿需结合神经电刺激治疗,促进肌肉协调收缩。
若伴随跟腱紧张或跖屈受限,可能提示病理性马蹄内翻足,需在出生后2周内开始石膏矫形治疗。每5-7天更换石膏调整角度,通常需要6-8次序列矫正。极少数顽固性病例可能需跟腱延长术,手术适宜年龄为6-12个月。
日常护理需保持下肢自由活动,避免包裹过紧。哺乳时可将婴儿双腿置于自然外展位,更换尿布时轻柔外旋髋关节。建议每月复查足部进展,记录主动背屈角度变化。6个月未改善者需考虑影像学检查排除神经肌肉疾病,如脊柱裂或脑瘫等。母乳喂养期间母亲可适当增加维生素D和钙质摄入,有助于骨骼发育。